• 刑事法律咨询
  • 法律服务热线

    400668616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刑事案件 走私犯罪 广州走私犯罪律师

    无罪过事件与合法防卫有何区别?

    2024年5月17日  广州走私犯罪律师   http://www.580xsls.cn/
    导读:在法律领域,"无罪过事件"与"合法防卫"是两个不同概念,分别对应不同的法律后果和适用条件。无罪过事件强调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而合法防卫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即便造成一定损害,也不负刑事责任。

    无罪过事件与合法防卫有何区别?

    1.无罪过事件:这一概念主要涉及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结果,但由于缺乏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罪过(如故意或过失),因而不构成犯罪。它包括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例如,某人在正当操作机械时因机器突发故障导致他人受伤,若能证明其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则可能被认定为无罪过事件。

    2.合法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合法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合法防卫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手段和强度应当适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合法防卫的具体条件和法律后果。

    关于无罪过事件,虽然刑法中没有直接使用“无罪过事件”这一术语,但通过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的规定(如第十四条关于故意和过失的规定)以及分则各具体罪名的要求,间接体现了无罪过情况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

    精神疾病能否作为无罪辩护?

    1.刑事责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是处理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的核心条款。刑事责任能力是指个人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及其社会危害性,并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若因精神疾病影响,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不具备或完全丧失这种能力,将影响其刑事责任的认定。

    2.分类处理: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即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

    3.鉴定程序:确定被告人是否因精神疾病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精神病鉴定。这通常由专业的司法精神病学机构或专家进行,其结论对法庭判决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该条文明确规定了精神疾病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刑事责任认定原则,区分了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

    > 第一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 第三款:“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疾病确实可以作为无罪辩护的理由,但必须基于严格的医学鉴定和法律程序,证明被告人在犯罪行为发生时处于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这一过程既涉及医学专业知识,也依赖于法律的严谨执行。

    无罪过事件与合法防卫虽都能导致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两者核心差异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及行为发生的背景。无罪过事件侧重于排除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强调结果的非预见性和不可避免性;而合法防卫则是在面对实际威胁时,法律赋予公民自卫的权利,前提是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刑事法律咨询  Tags: 无罪过事件与合法防卫有何区别?

    Copyright ©2008-2025

    刑事法律咨询

    版权所有 |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2023023497号-5 法律咨询热线:4006686166 技术支持: 大律师网